最新公告:
公司自備敞車2.2米4.2米等貨車數十輛,讓客戶不出門就可以得到免費運輸咨詢上門取貨、包裝倉儲、貨物承運全過程服務,所有的貨物均當日發車,專線直達,公司自備車隊,證件齊全,可開本公司發票,歡迎驗資。所有業務均有平安保險承保,真正實現了貨運零風險,安全可靠。
三巨頭比拼物流配送
"按照國內電商的增長速度,在可預見的幾年內,網絡零售交易額將觸及10萬億規模,但阻礙這10萬億規模的就是物流。"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,"物 流"成為電商大佬們的重大"難題"。此前,京東聯手上萬家便利店打造自己的物流體系;順豐在全國推出518家"嘿客"搶占O2O市場。近日,阿里與中國郵 政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,計劃在物流、電商、金融、信息安全等領域開展合作,建設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絡。
此前,郵政一直因為高高在上,與電子商務并不密切,這次合作無異是一次突破。然而,線下O2O又前景未明,在這樣的大環境下,又該如何看待阿里、京東、順豐以各自邏輯打造"商業零售帝國"的進程?
"網購雖美,等待卻煩"——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受?如果網購的物品都可以在24小時內送達,你一定會對電商更加青睞吧?中國電商研究中心統計報告顯示:在 關于電商的投訴中,關于物流的速度和質量的投訴占比巨大。消費者體驗差,直接影響的就是電商大佬們的收入,于是,"改善物流體驗"成為大佬們彼此PK的新 戰場。
馬云曾表示,"按照國內電商的增長速度,在可預見的幾年內,網絡零售交易額將觸及10萬億規模,但阻礙這10萬億規模的就是物流。"阿里一直致力于打造社 會化物流大平臺,目標是"在全國任意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送達,支撐日均300億(年度約10萬億)的網絡零售額",此前,阿里已聯手銀泰、復星、順豐、 三通一達(申通、圓通、中通、韻達)建立"菜鳥網絡",打造"社會化物流體系"。目前,我國電商的物流主要借助民營快遞,在管理和運營上都已經達到了極 限,再加上各地的通行政策限制,沒有郵政的參與將很難繼續擴大發展,而此次阿里與郵政的合作則為我國電商行業整體的物流發展"破題"。
在阿里的物流規劃中,郵政系統的門店和物流無疑是最大的"肥肉"。中國郵政擁有11.8萬個快遞服務營業網點,是國內唯一一張覆蓋全國農村、校園、偏遠極寒地的無盲區物流快遞網絡,掌控著城市快遞的最有一公里的優勢,對于電商開發二三級市場作用顯著。
此外,中國郵政業務已可通達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,對于電商會觸及醫藥、安全、海淘轉運等領域也具有"切膚之用"。
"方便、成熟的物流不僅在卡車上,更在你觸手可及的地方。"在這樣的思想指引下,阿里、京東、順豐紛紛將目光投向了線下門店。今年3月,京東與上海、北 京、廣州等15座城市的上萬家便利店達成合作,將快客、好鄰居等便利店打造成自家物流體系的一環,與線下商家整合發展。消費者可以京東上下訂單,貨品則由 附近的便利店直接配送,并推出了"1小時達"、"定時達"、"15分鐘極速達"等個性化的物流體驗,致力于解決"最后一公里"的物流問題。
近日,順豐在全國布局的"嘿客"便利店亮相,消費者可在店下單購物,也可以收發快遞,打造立體化的O2O模式。不過,鑒于鋪租、人員成本等問題,"嘿客" 的盈利模式未被看好,但順豐仍計劃在一年內建設4000家"嘿客",打造物流領域的"百貨公司",讓業界對于線下門店與線上電商的互動展開了更多的想象。
事實上,阿里與郵政的合作也致力于打通交易、實物信息系統,充分挖掘郵政網點價值,開展O2O等新商業模式,"未來,線下網點可為線上商品提供訂購和自提、配送等服務;此外,還會將菜籃子工程搬入到社區、校園、街道、鄉村。"
記者采訪發現,打通線下、線上,已成為電商大佬們的眾矢之的。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"未來物流不再是簡單的快遞,而是和郵政一樣的有門店、有收儲、有送貨的‘第二郵局’。"
上一條:冷鏈物流“斷”在哪